• 鴻泰華瑞科技集團歡迎您的到來,我們專注環保治理行業十余年!期待與您的一次合作!
    全國服務熱線 :400-669-0860
    • 關注微信
    • 關注抖音
    實現脫氮工藝的穩定,需要注意調整哪些控制條件?
    • 發布時間: 2022-09-06 09:31:18
    • 編輯作者: 鴻泰華瑞
    • 閱讀: 825
    • 關鍵字: 脫氮工藝、穩定、控制條件
    導讀:近20 年來,對氨氮污水處理方面開展了較多的研究。其研究范圍涉及生物法、物化法的各種處理工藝,目前氨氮處理實用性較好國內運用最多的技術為:傳統生物脫氮法、氨吹脫汽提法、折點氯化法、化學沉淀法、離子交換法、膜法等。

        近20 年來,對氨氮污水處理方面開展了較多的研究。其研究范圍涉及生物法、物化法的各種處理工藝,目前氨氮處理實用性較好國內運用最多的技術為:傳統生物脫氮法、氨吹脫汽提法、折點氯化法、化學沉淀法、離子交換法、膜法等。

        01、各類脫氮工藝

        1、傳統生物脫氮

        傳統生物脫氮技術是通過氨化、硝化、反硝化以及同化作用來完成。傳統生物脫氮的工藝成熟,脫氮效果較好。但存在工藝流程長、占地多、常需外加碳源、能耗大、成本高等缺點。

        2、氨吹脫

        包括蒸汽吹脫法和空氣吹脫法,其機理是將廢水調至堿性,然后在吹脫塔中通入空氣或蒸汽,經過氣液接觸將廢水中的游離氨吹脫出來。此法工藝簡單,效果穩定,適用性強,投資較低。但能耗大,有二次污染。

        NH4++ OH-= NH3 +H2O

        OH-一般由NaOH提供, NaOH分子量為40;不考慮其他因素,理論上計算得去除1kg NH4+需要NaOH 2.86kg,按工業級NaOH 2.0元/kg計算,去除1kg NH4+的藥劑成本為5.72元(吹出氨氣不吸收).吹脫耗電約為4度/噸.

        3、離子交換

        離子交換法實際上是利用不溶性離子化合物(離子交換劑)上的可交換離子與溶液中的其它同性離子(NH4+)發生交換反應,從而將廢水中的NH4+牢固地吸附在離子交換劑表面,達到脫除氨氮的目的。雖然離子交換法去除廢水中的氨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,但樹脂用量大、再生難,,導致運行費用高,有二次污染。

        4、膜過濾

        利用膜的選擇透過性進行氨氮脫除的一種方法。這種方法操作方便,氨氮回收率高,無二次污染,但投資成本太大,而且對廢水的水質要求太高,尤其是鹽度等。

        5、折點加氯法

        折點加氯法是投加過量的氯或次氯酸鈉,使廢水中的氨氮氧化成氮氣的化學脫氮工藝。該方法的處理效率可達到90% ~100%,處理效果穩定,不受水溫影響。但運行費用高,副產物氯胺和氯代有機物會造成二次污染。

        6、磷酸銨鎂沉淀法(鳥糞石法)

        向含氨氮廢水中投加Mg2+和PO43-,三者反應生成MgNH4PO4·6H2O(簡稱MAP)沉淀。此法工藝簡單,操作簡便,反應快,影響因素少,能充分回收氨實現廢水資源化。該方法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沉淀藥劑用量較大,從而致使處理成本較高,沉淀產物MAP的用途有待進一步開發與推廣。

        Mg2++ PO43-+ NH4+= MgNH4PO4

        Mg2+一般由MgCL2提供, MgCL2分子量為95; PO43-一般由NaH2PO4提供,分子量145,不考慮其他因素,理論上計算得去除1kg NH4+需要MgCL27.6kg, NaH2PO410.36kg, 按工業級MgCL22.5元/kg, 工業級NaH2PO43.0元/kg計算,去除1kg NH4+的藥劑成本為50元.產生磷酸銨鎂沉淀18kg(不考慮結晶水)

        02、各種除氨工藝的優缺點

        03、脫氮工藝控制條件

        1、酸堿度(pH值)

        大量研究表明,氨氧化菌和亞硝酸鹽氧化菌的適宜的pH分別為7.0~8.5和6.0~7.5,當pH值低于6.0或高于9.6時,硝化反應停止。硝化細菌經過一段時間馴化后,可在低pH值(5.5)的條件下進行,但pH值突然降低,則會使硝化反應速度驟降,待pH值升高恢復后,硝化反應也會隨之恢復。

        反硝化細菌最適宜的pH值為7.0~8.5,在這個pH值下反硝化速率較高,當pH值低于6.0或高于8.5時,反硝化速率將明顯降低。此外pH值還影響反硝化最終產物,pH值超過7.3時終產物為氮氣,低于7.3時終產物是N2O。

        硝化過程消耗廢水中的堿度會使廢水的pH值下降(每硝化1g氨氮將消耗7.14g堿度,以CaCO3計)。相反,反硝化過程則會產生一定量的堿度使pH值上升(每反硝化1g硝酸鹽將產生3.57g堿度,以CaCO3計)但是由于硝化反應和反硝化過程是序列進行的,也就是說反硝化階段產生的堿度并不能彌補硝化階段所消耗的堿度。因此,為使脫氮系統處于最佳狀態,應及時調整pH值。

        2、溫度(T)

        硝化反應適宜的溫度范圍為5~35℃,在5~35℃范圍內,反應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快,當溫度小于5℃時,硝化菌代謝能力嚴重下降,幾乎停止活動;在同時去除COD和硝化反應體系中,溫度小于15℃時,硝化反應速度會迅速降低,對硝酸菌的抑制會更加強烈。

        反硝化反應適宜的溫度是15~30℃,當溫度低于10℃時,反硝化作用快速下降,當溫度高于30℃時,反硝化速率也開始下降。

        有研究表明,溫度對反硝化速率的影響取與反應設備的類型、負荷率的高低都有直接的關系,不同碳源條件下,不同溫度對反硝化速率的影響也不同。

        3、溶解氧(DO)

        在好氧條件下硝化反應才能進行,溶解氧濃度不但影響硝化反應速率,而且影響其代謝產物。為滿足正常的硝化反應,在活性污泥中,溶解氧的濃度至少要有2mg/L,一般應在2~3mg/L,生物膜法則應大于3mg/L。當溶解氧的濃度低于0.5~0.7mg/L時,硝化反應過程將受到限制。

        傳統的反硝化過程需在較為嚴格的缺氧條件下進行,因為氧會同競爭電子供體,且會抑制微生物對硝酸鹽還原酶的合成及其活性。但是,在一般情況下,活性污泥生物絮凝體內存在缺氧區,曝氣池內即使存在一定的溶解氧,反硝化作用也能進行。研究表明,要獲得較好的反硝化效果,對于活性污泥系統,反硝化過程中混合液的溶解氧濃度應控制在0.5mg/L以下;對于生物膜系統,溶解氧需保持在1.5mg/L以下。

        4、碳氮比(C/N)

        在脫氮過程中,C/N將影響活性污泥中硝化菌所占的比例。因為硝化菌為自養型微生物,代謝過程不需要有機質,所以污水中的BOD5/TKN越小,即BOD5的濃度越低硝化菌所占的比例越大,硝化反應越容易進行。

        氨氮是硝化作用的主要基質,應保持一定的濃度,但氨氮濃度超過100~200mg/L時,會對硝化反應起抑制作用,其抑制程度隨著氨氮濃度的增加而增加。

        反硝化過程需要有足夠的有機碳源,但是碳源種類不同亦會影響反硝化速率。反硝化碳源可以分為三類:第一類是易于生物降解的溶解性的有機物;第二類是可慢速降解的有機物;第三類是細胞物質,細菌利用細胞成分進行內源硝化。在三類物質中,第一類有機物作為碳源的反應速率最快,第三類最慢。

        有研究認為,廢水中BOD5/TKN≥4~6時,可以認為碳源充足,不必外加碳源。

        5、污泥齡(SRT)

        污泥齡(生物固體的停留時間)是廢水硝化管理的控制目標。為了使硝化菌菌群能在連續流的系統中生存下來,系統的SRT必須大于自養型硝化菌的比生長速率,泥齡過短會導致硝化細菌的流失或硝化速率的降低。在實際的脫氮工程中,一般選用的污泥齡應大于實際的SRT。有研究表明,對于活性污泥法脫氮,污泥齡一般不低于15d。污泥齡較長可以增加微生物的硝化能力,減輕有毒物質的抑制作用,但也會降低污泥活性。

        6、內回流比(r)

        內回流的作用是向反硝化反應器內提供硝態氮,使其作為反硝化作用的電子受體,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,循環比不但影響脫氮的效果,而且影響整個系統的動力消耗,是一項重要的參數。循環比的取值與要求達到的效果以及反應器類型有關。有數據表明,循環比在50%以下,脫氮率很低;脫氮率在200%以下,脫氮率隨循環比升高而顯著上升;內回流比高于200%以后,脫氮效率提高較緩慢。一般情況下,對低氨氮濃度的廢水,回流比在200%~300%最為經濟。

        7、氧化還原電位(ORP)

        在理論上,缺氧段和厭氧段的DO均為零,因此很難用DO描述。據研究,厭氧段ORP值一般在-160~-200mV之間,好氧段ORP值一般在+180mV坐右,缺氧段的ORP值在-50~-110mV之間,因此可以用ORP作為脫氮運行的控制參數。

        8、抑制性物質

        某些有機物和一些重金屬、氰化物、硫及衍生物、游離氨等有害物質在達到一定濃度時會抑制硝化反應的正常進行。游離氨的抑制允許濃度:亞硝酸(Nitosomonas)為10~150mg/L,硝酸鹽(Nitrobacter)為0.1~1mg/L。有機物抑制硝化反應的主要原因:一是有機物濃度過高時,硝化過程中的異養微生物濃度會大大超過硝化菌的濃度,從而使硝化菌不能獲得足夠的氧而影響硝化速率;二是某些有機物對硝化菌具有直接的毒害或抑制作用。

        9、生物脫氮過程中氮素的轉化條件

        生物脫氮過程包括氨氧化、亞硝化、硝化及反硝化,有機物降解碳化過程亦伴隨著這些過程同時完成。綜合考慮各項因素(如菌種及其增值速度、溶解氧、pH值、溫度、負荷等)可有效減化和改善生物脫氮的總體過程。

        10、其他因素影響

        生物脫氮系統涉及厭氧和缺氧過程,不需要供氧,但必須使污泥處于懸浮狀態,攪拌是必需的,攪拌所需的功率對豎向攪拌器一般為12~16W/m3,對水平攪拌器一般為8W/m3。

    18禁又污又黄又爽的网站不卡,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,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,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